市电教论文大赛再创佳绩!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为何又在电教论文赛场“破圈”?

发布:2025-07-24

6 月,市教科所论文大赛,7 个一等奖

7 月,在教育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安师大附属淮南高新学校教师深耕教学研究沃土,再传捷报——市电教论文大赛再创佳绩,获得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八个三等奖

短短30 天,同一支教师队伍,连续在两个“赛道”收获佳绩。数字背后,是一所学校对“技术—教学—研究”闭环的极致打磨。

/uploads/image/2025/07/24/e7c755da9e6faabe6f69353703206838.png

2025年淮南市教师教育技术论文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淮南附校教师团队表现亮眼。许明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探究》、梅倩《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举措探讨》、王迪迪《数字化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路径探究》等论文,从多学科视角切入,聚焦教育技术与教学融合,深入探索数字化教学创新路径,一批论文斩获一、二、三等奖,尽显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智慧。

其中,初中英语教师许明明、初中数学教师梅倩、小学语文教师王迪迪均荣获市级一等奖,成为此次评比中的亮眼标杆。

【故事一:从‘课后补作业’,到‘课中做实验’】

/uploads/image/2025/07/24/6a9cc77f54da91bd875620a1c02a4acb.png

以前写论文是‘课后补作业’,现在是‘课中做实验’。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写作教学时,我会在课堂上实际运用相关的AI工具,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写作效果,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整个研究过程就像在课堂上做实验一样,论文的内容也都是从这些实际的课堂实验中得来的。”

——初中英语许明明老师(市级一等奖)

【故事二:从技术咖啡角到‘数据构建分层算法’】

image.png

在智慧教育平台的助力下,我尝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时,通过后台数据构建分层算法,精准捕捉学生学习断点。每周“技术咖啡角”与信息组协作优化脚本,每月“逆向公开课”依据数据倒推教学流程。学生用平台语音功能参与互动,他们的反馈成了我完善教学的关键,论文致谢里那些网名,是这场实践最美的注脚。

——初中数学梅倩老师(市级一等奖)

【故事三:数据帮我看清每个孩子的表达短板】

在数字化课堂里,我试着用语音识别、互动白板破解口语交际难评价的问题。学生对着AI练讲故事,平台实时生成流利度报告;小组辩论时用在线协作板梳理观点,数据帮我看清每个孩子的表达短板。磨稿会听学生说“这样练敢开口了”,才懂技术真正的价值,是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小学语文王迪迪老师(市级一等奖)

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教研生态的有力支撑。自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学校以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为抓手,构建“培训-教研-实践-研究”闭环:通过组织希沃白板、AI教学应用等系列培训,为教师夯实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各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聚焦教学微能力点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从日常课堂实践中挖掘研究选题,使论文写作源于教学实际、最终反哺教学改进。正是这种“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良性循环,让教育技术论文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困境,成为扎根课堂的智慧结晶。

image.png

image.png

学校教师正以行动诠释“技术赋能教学,教研点亮成长”。日常教学里,我们以课堂为阵地,借研讨深挖技术融合路径;论文评比中,聚焦教育数字化命题,将实践思考凝练成理论成果。这一路,是教学研究与赛事主题的同频共振,更是以实际行动为教育数字化添砖加瓦。

image.png

当技术浪潮扑面而来,安师大附属淮南高新学校选择做“冲浪者”,而非“赶潮人”。

本次佳绩的取得,也是淮南附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又一有益成果。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教研成果转化,持续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助力学生更好地拥抱数字学习新生态,同时也将推动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不断进阶,为打造智慧校园、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上一篇:清华大学向安师大附中发来喜报!

下一篇: 无

市电教论文大赛再创佳绩!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为何又在电教论文赛场“破圈”?

6 月,市教科所论文大赛,7 个一等奖

7 月,在教育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安师大附属淮南高新学校教师深耕教学研究沃土,再传捷报——市电教论文大赛再创佳绩,获得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八个三等奖

短短30 天,同一支教师队伍,连续在两个“赛道”收获佳绩。数字背后,是一所学校对“技术—教学—研究”闭环的极致打磨。

/uploads/image/2025/07/24/e7c755da9e6faabe6f69353703206838.png

2025年淮南市教师教育技术论文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淮南附校教师团队表现亮眼。许明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探究》、梅倩《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举措探讨》、王迪迪《数字化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路径探究》等论文,从多学科视角切入,聚焦教育技术与教学融合,深入探索数字化教学创新路径,一批论文斩获一、二、三等奖,尽显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智慧。

其中,初中英语教师许明明、初中数学教师梅倩、小学语文教师王迪迪均荣获市级一等奖,成为此次评比中的亮眼标杆。

【故事一:从‘课后补作业’,到‘课中做实验’】

/uploads/image/2025/07/24/6a9cc77f54da91bd875620a1c02a4acb.png

以前写论文是‘课后补作业’,现在是‘课中做实验’。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写作教学时,我会在课堂上实际运用相关的AI工具,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写作效果,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整个研究过程就像在课堂上做实验一样,论文的内容也都是从这些实际的课堂实验中得来的。”

——初中英语许明明老师(市级一等奖)

【故事二:从技术咖啡角到‘数据构建分层算法’】

image.png

在智慧教育平台的助力下,我尝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时,通过后台数据构建分层算法,精准捕捉学生学习断点。每周“技术咖啡角”与信息组协作优化脚本,每月“逆向公开课”依据数据倒推教学流程。学生用平台语音功能参与互动,他们的反馈成了我完善教学的关键,论文致谢里那些网名,是这场实践最美的注脚。

——初中数学梅倩老师(市级一等奖)

【故事三:数据帮我看清每个孩子的表达短板】

在数字化课堂里,我试着用语音识别、互动白板破解口语交际难评价的问题。学生对着AI练讲故事,平台实时生成流利度报告;小组辩论时用在线协作板梳理观点,数据帮我看清每个孩子的表达短板。磨稿会听学生说“这样练敢开口了”,才懂技术真正的价值,是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小学语文王迪迪老师(市级一等奖)

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教研生态的有力支撑。自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学校以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为抓手,构建“培训-教研-实践-研究”闭环:通过组织希沃白板、AI教学应用等系列培训,为教师夯实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各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聚焦教学微能力点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从日常课堂实践中挖掘研究选题,使论文写作源于教学实际、最终反哺教学改进。正是这种“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良性循环,让教育技术论文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困境,成为扎根课堂的智慧结晶。

image.png

image.png

学校教师正以行动诠释“技术赋能教学,教研点亮成长”。日常教学里,我们以课堂为阵地,借研讨深挖技术融合路径;论文评比中,聚焦教育数字化命题,将实践思考凝练成理论成果。这一路,是教学研究与赛事主题的同频共振,更是以实际行动为教育数字化添砖加瓦。

image.png

当技术浪潮扑面而来,安师大附属淮南高新学校选择做“冲浪者”,而非“赶潮人”。

本次佳绩的取得,也是淮南附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又一有益成果。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教研成果转化,持续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助力学生更好地拥抱数字学习新生态,同时也将推动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不断进阶,为打造智慧校园、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