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第六届校长团队综合业务培训在芜湖举行
7月19日至22日,2025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合作学校第六届校长团队综合业务培训班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托管学校近50名校长及管理骨干齐聚一堂,通过专题授课、经验分享、分组研讨等形式,深入复盘集团化办学五年来的实践成果,共话内涵式发展新路径。本次培训班由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主办,为期四天的议程涵盖9场专题讲座与4场分组讨论,为推动集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20日上午,培训班开幕式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集团董事长吴杰出席并讲话。
会议全面回顾了集团化办学五年来的显著成效。自2020年合作办学以来,教育发展集团附属合作学校从6所扩容至13所,招生规模实现从“不足”到“超额”的跨越,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社会美誉度持续攀升,多次获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报道。附校规模逐年扩大的背后,是“艰苦奋斗”的发展底色,多所附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文化活动,取得显著成绩。但部分附校仍面临管理薄弱、生源不足等挑战,需聚焦内涵建设破解难题。
吴杰董事长指出,下一阶段集团化办学要迈入“优质扩容、深化合作”的新阶段。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延续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内部治理、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平台优势深耕内涵建设;要深化合作,整合优质师资、品牌影响力等内部资源,强化校际共享机制,推动形成统一办学模式,从人员配备、案例研究、理论整理等多维度落实集团化办学经验。
开幕式后,系列专题讲座接续展开,内容覆盖政策解读、理论创新、技术应用、管理实践等关键领域。
安徽师范大学纪委案管审理室主任刘长生以《严守铁规矩把牢硬杠杠》为题,深入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剖析形式主义、违规收礼等典型案例,明确“筑牢思想防线、强化制度执行”的廉政建设路径,为校长团队敲响纪律警钟;安徽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李宜江教授的《集团化办学的理论、政策与实践》从理论、政策、实践三方面展开,系统梳理了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脉络,建议通过“理性定位、资源共享、动态评估”推动内涵发展;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吴文涛教授则聚焦《AIGC教育应用:原理、案例与反思》,结合智能教案生成、个性化学习诊断等案例,阐释技术对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同时警示“数字化鸿沟”“教师适应难题”,强调“技术服务教育而非替代教育”的核心原则。
基础教育一线经验分享同样亮点纷呈。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赵耀以“理念同享、制度共建”为主线,详解《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校团队与文化建设》,从精神铸魂、活动浸润等维度提供实践范本;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吴树烈在《教师“二次成长”的认知与实践》中,提出以“教育家精神”破解职业瓶颈,通过价值引领推动教师向专家型进阶。
三场附校办学特色分享聚焦实践创新,为集团化办学提供鲜活样本。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外国语学校郁培林校长介绍学校“轮转阅读”共同体模式,通过精选书目、跨校流转、主题分享等机制,破解“家庭支持不足、学生阅读参与度低”的难题,学生阅读覆盖率显著提升;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绿城学校胡国杰校长以“飞轮效应”阐释学校品牌建设,通过初期资源投入推动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形成“质量提升—口碑传播—生源优化”的良性循环;泾县中学王晓光校长则立足“面向高考与未来的人才培养”,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兼顾升学需求与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培训班进入分组研讨环节,校长团队成员分为四个小组,既“各抒己见”又“同频共振”,碰撞出务实的发展智慧。
第一组聚焦肥西外国语学校“轮转阅读”项目,探讨其推广价值与管理适配性,提出构建集团“阅读共同体”的愿景,并关注教师考核等管理细节的本土化调整;第二组以萧县绿城学校“飞轮效应”品牌建设为引,结合烈山学校成绩提升、苏滁附校协调管理、亳芜小学团队建设的案例,反思品牌建设路径,分享德育体系、团队建设及管理提质经验,强调校园安全与思维革新。
第三组围绕泾县中学与庐江三中的人才培养,从高考改革适配到未来人才需求,剖析人才培育策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凸显精细化管理的价值;第四组则从文化建设、师资交流等维度切入,探讨家校社协同及学科优势培育,呼应教育“无声教导”的深层目标。
此次分组讨论既呈现特色项目的可复制性,亦直面管理、资源等现实挑战,为集团化办学提供多元破题思路。
本次校长团队综合业务培训班通过“理论赋能+实践借鉴+互动研讨”的模式,为集团校长团队搭建了深度学习平台。与会校长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强化使命担当,借鉴先进经验,推动附校在管理创新、教学提质、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共同为安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师大附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