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声里的教育温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校歌《高新启航》解读与初心
作为一位奋战在教育战线四十年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校歌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字,更不是庆典时的背景音乐,它应当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密码”——当旋律响起,师生能从中听见教育的初心,看见成长的方向。这份解读,正是为了剥开歌词的字面意义,让藏在文字背后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内核清晰可见:为什么“松”与“海”会成为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小脚印”能承载“大担当”?为什么“家国情怀”需要被“心中装”进日常?
四十年来,我从金寨山乡走到淮河之畔,见过太多教育口号在时光中褪色。但这所学校的校歌,必须是“有根的”——它的每一句都锚定着办学的核心价值,每一个意象都生长自教育实践的土壤。写下这份解读,是想让所有人明白:我们唱的不是空洞的抒情,而是对“何为好的教育”的具象回答——是将“温暖”刻进校园基因,用“担当”定义成长坐标,让每一个抽象的理念都能被感知、被践行。
教育的真谛,往往藏在理念的坚守里。当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或许会忘记歌词的具体措辞,但他们一定会记得:曾有一所学校,用“温暖”定义教育,用“担当”诠释成长,用一首校歌,为他们的青春刻下了“自强为善”的生命底色。这,就是我写下这份解读的全部意义。
第一段:淮河畔,书声朗,为党为国育栋梁
淮河畔:以地域坐标“淮河”锚定学校植根淮南的底蕴,暗合“八公山下磨玉音”的办学扎根精神;
书声朗:用清晨琅琅书声的具象场景,呼应“热爱生活”的教育观,传递校园活力;
为党为国育栋梁:直接点明“家国情怀”的学校精神,将培养目标中“爱国心、报国志”升华为教育使命,体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第二段:校园温暖梦生长,热爱生活闪光芒
校园温暖梦生长:紧扣“办一所温暖的高品质学校”的办学目标,“梦生长”暗喻“为幸福美好的明天奠基”的办学理念,将抽象的“温暖”转化为梦想萌芽的过程;
热爱生活闪光芒:直白呼应教育观首条“热爱生活”,用“闪光芒”的意象赋予生活态度以积极能量,契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美好”的直观感知。
第三段:松傲立,海容广,自强为善志高昂
松傲立:以“松柏”象征“松柏精神”,凸显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品格培养,呼应校训“自强不息”;
海容广:化用“大海气象”的学校精神,喻指包容胸襟与全球视野,与校风“包容和谐”相呼应;
自强为善志高昂:“自强”“为善”分别对应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志高昂”传递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强化“积极生存”的教育观。
第四段:包容和谐情意长,家国情怀心中装
包容和谐情意长:直接化用校风“向善向上包容和谐”,“情意长”突出校园人际关系的温度,体现“温暖”办学目标;
家国情怀心中装:再次点题“家国情怀”的学校精神,将“爱国心、报国志”具象为“心中装”的行动自觉,与培养目标中“有担当”形成呼应。
副歌:高新启航,高新启航!小脚印,大担当,成长路同绽放
高新启航(重复):歌名反复咏唱,强化品牌记忆,“启航”象征教育征程的起点,契合“奠基”理念;
小脚印,大担当:以“小脚印”喻指学生的成长点滴,“大担当”呼应培养目标中“有担当”,体现“从跬步至千里”的教育逻辑;
成长路同绽放:“同绽放”呼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风,强调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实现独特价值,暗合“各不同,齐绽放”的教育追求。
副歌:高新启航,高新启航!童声暖,青春亮,扬帆向远方
童声暖,青春亮:“童声”“青春”精准定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暖”“亮”二字传递阳光自信的精神状态,呼应“阳光自信”的学校精神;
扬帆向远方:以“扬帆”的航行意象深化“启航”主题,“远方”象征“幸福美好的明天”,与办学理念形成闭环。
第五段:向善向上热情滚烫,奋进歌声在耳边鸣响!
向善向上热情滚烫:直接引用校风“向善向上”,“热情滚烫”以触觉意象强化情感浓度,体现师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奋进歌声在耳边鸣响:将校歌本身化为“奋进”的符号,形成“唱校歌—践精神”的互动,暗合“营造生态”的教育观(文化生态的浸润)。
第六段:育英才,担国纲,复兴路上创辉煌
育英才:呼应教风“因材施教”与培养目标“有本领”,凸显“高品质学校”的育人追求;
担国纲,复兴路上创辉煌: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复兴路”)紧密联结,将“效国才”的培养目标升华为时代使命,体现“家国情怀”的最高层次。
第七段:师生携手同守望,青春薪火永传扬
师生携手同守望:描绘“和谐”的校园生态,呼应“有教无类”的教风与“营造生态”的教育观,体现“温暖”的办学底色;
青春薪火永传扬:以“薪火”象征教育精神的传承,“永传扬”既指向“科学生产”(知识传递),也预示学校精神的生生不息,回扣“止于至善”的校训。
《高新启航》以“淮河—校园—家国—远方”为空间线索,将“办学目标—教育观—三风一训—培养目标”等核心要素融入28句歌词。通过“松柏/大海”的意象系统、“小脚印/大担当”的成长逻辑、“童声暖/青春亮”的年龄适配,实现了“温暖有力、易学传唱”的创作初心,让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旋律记忆,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之歌”。
我们这首校歌,凝结着好友荆杰的智慧与心血。 犹记他曾在出差途中,特意从合肥绕道而来,只为与师生围坐一堂打磨歌词;更难忘他为这首歌赋予了温暖的名字——《高新启航》,让旋律从此有了方向。
我更要深深感谢并肩同行的教育同仁们,感谢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是你们的善良如光,照亮了学生的成长路;是你们对孩子的挚爱、对教育的热忱,以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一次次温暖我、打动我,最终化作了这首校歌的创作灵感。
谢谢你们,让教育的温度有了旋律的模样。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校长书记 李善信
2025年 7月14日
高新启航
作词:荆杰 李善信
主歌1
淮河旁,书声朗,
为党为国育栋梁。
校园温暖梦生长,
热爱生活闪光芒。
主歌2
松傲立,海容广,
自强为善志高昂。
包容和谐情意长,
家国情怀心中装。
副歌
高新启航,高新启航!
小脚印,大担当,成长路同绽放。
高新启航,高新启航!
童声暖,青春亮,扬帆向远方。
向善向上热情滚烫,
奋进歌声在耳边鸣响!
主歌3
育英才,担国纲,
复兴路上创辉煌。
师生携手同守望,
青春薪火永传扬。
荆杰 李善信